高錕教授是我非常敬重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他2004年證實患上阿茲海默症,忘記了幾乎所有人和事,包括他那改變世界、超越諾貝爾獎級別的光纖發明。他忘了自己是個學者、是許多人尊敬的老師、是許多人愛的親人和朋友。領諾貝爾獎時他不懂如何是好,瑞典國王親自走到他面前遞上獎座。 高錕唯一記得,那執子之手五十九載的髮妻黃美芸。她愛他,他也愛她,直到生命的終點。 我見過有人說,科學普及只應介紹科學理論,不應該介紹科學家,原因是(一)這會造成盲目崇拜權威;和(二)介紹科學家生平是剽竊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 科學普及會否造成盲目崇拜權威?如果介紹科學家就會造成盲崇權威,那豈非整個歷史本身都不該提了?難道歷史學是造成盲崇權威的禍首嗎?這當然荒謬。造成盲崇權威的,從來並非科普內容,而在於說書人的態度。至於介紹科學家生平是剽竊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嗎?歷史學的慣例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高錕不會說介紹光纖是剽竊他的研究成果。 費曼也是諾貝爾獎得主,然而他的一生傳奇無比,我相信絕大部份包括科學家在內的人熟悉費曼生平比他的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更加多。我們沒有盲目崇拜費曼,因為他以身作則,教導我們(雖然我相信費曼不會認同他在教導我們)如何謙虛看待大自然、人和事物。說書的人欣賞他這一點,以謙遜的態度分享給大眾。談何盲崇權威? 介紹牛頓、介紹伽利略、介紹愛因斯坦、介紹費曼、介紹高錕、介紹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並非因為他們是科學權威。介紹他們生平,是因為我們欣賞他們所做的某些事情,同時亦以他們所做的某些事情為鑒,才能謀求進步。 費曼曾經說過:「物理非最重要,愛才是。」科學家希望理解世界,而世界最難理解的不是物理定律,是人心。透過科學普及,也許更加多的人會思考和研究這個問題;也許有朝一日我們能夠以科學解釋費曼這個斷言。數年前,病重的高錕被問及是否很愛太太?他說:「是,她很好的。」我相信,高錕就是這個愛的理論最深刻的證據。
Tag: Feynman
百年華誕紀念:繼續鬧吧,費曼先生
此文章為立場特約邀稿,原於 2018 年 5 月 11 日刊於立場新聞。 一百年前今天,理查.費曼 (Richard Feynman, 1918–1988) 在美國紐約出生。他的父親梅爾維爾.費曼 (Melville Feynman) 移民自白俄羅斯猶太家庭;母親露西樂.菲利普 (Lucille Phillips) 則來自波蘭猶太家庭。費曼五歲時,父母誕下了第二個兒子。不幸地,這個孩子在四週大時夭折。費曼的妹妹喬安.費曼 (Joan Feynman) 在他九歲時出生。 費曼是誰?他是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奬得主、開創量子電動力學、發明費曼圖;他亦傳奇無數,曾偷偷打開放有原子彈機密的夾萬、為脫衣舞廳老闆出庭作證、在皇室面前邊抽煙邊講爛笑話、身為物理系教授跑到生物系與學生一起上課做功課、飛到巴西參加音樂表演等。費曼從不介意別人目光,他甚至寫自傳細說這些離經叛道的行徑,使他可能成為物理學界裡比愛因斯坦更有名的物理學家。 父親啟蒙費曼踏上科學路 費曼與愛因斯坦一樣,很遲才開口說話。費曼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他把對科學的啟蒙與熱情歸於他的父親。費曼憶述,雖然他父親是個賣制服的商人,但他從父親處學到了如何學習。有一天,費曼在玩一輛玩具貨車。他在玩具貨車上放了一個球,然後他發現當他把玩具貨車向前拉時,球會向後滾。 費曼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玩具貨車明明向前跑,但球卻向後滾?他跑去問父親,父親對他說,「其實球並沒有向後滾,你試試水平看著玩具貨車,就會發現這只是錯覺。」費曼照做,果真發現球其實是向前滾的。他再問父親,為什麼?父親的答案影響他一生往後看待宇宙萬物的態度:「那是個神秘的現象,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普遍的原理是,運動中的東西會繼續運動,靜止的東西會繼續靜止。科學家們叫這做慣性,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有慣性。這只是一個稱呼。」費曼的父親教會費曼「知道東西的名字 (Know-what) 」和「知道東西 (Know-how) 」的分別。費曼的父親雖不是科學家,但他有科學家的態度:誠實地說不知道。 我希望分享另一個關於費曼與父親的故事。話說城鎮裡的家庭都會在暑假期間一起到郊外度假。男人們會在週中回城工作,在週末回到度假區陪伴家庭。一天,費曼與其他小孩一起郊遊,他們發現了一隻特別的鳥。其他孩子就比賽誰知道那隻鳥的名字。他們問費曼,費曼說他不知道。他們就嘲笑費曼:「難道你爸爸什麼都沒教你嗎?」 其實,費曼與父親早就見過同一種鳥。費曼父親當時對他說:「理查,我可以告訴你這隻鳥在世界上每種語言裡的名字。可是,到最後除了世界各地的人如何稱呼牠。關於牠的一切,其實你什麼都不知道。你要觀察這隻鳥,試著理解牠在做什麼。」費曼父親教會他名稱只是人類的創造,與大自然真實的知識毫無關係。 費曼回憶,他父親很喜歡與他一起閱讀大英百科全書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當他們讀到一個段落,例如恐龍,他父親就會停下來,圖像化地解釋:「暴龍身高二十五尺,頭闊六呎,我們來看看這是什麼意思。這代表如果有一頭暴龍站在窗外,牠能從這裡的二樓窗外看見我們。不過牠的頭太大了,穿不過窗戶。」 這影響了費曼日後做物理研究時,往往喜愛從圖像化方式入手把問題簡化。費曼曾說過,如果我們無法把一個理論簡化至大學一年級的程度,我們就不算真正理解這個理論。他發明的費曼圖,大大簡化了量子力學的計算方式,就是明證。費曼圖幫助費曼推導出光與物質的互動——量子電動力學,費曼因而獲頒 196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厭惡權威的費曼 費曼厭惡權威,這點與愛因斯坦相似。費曼的父親是個制服商人,看盡世上各種制服行業的虛偽。他曾對費曼說:「教宗衣服下的那個人,也只不過與我們一樣,需要吃飯。」後來,當費曼知道他要從瑞典國王手上領取諾貝爾獎,他仍十分抗拒穿上西裝。 費曼不喜歡榮譽。他在學校的時候,被邀請加入了一個叫做「Arista Honor Society」的精英學生團體。費曼說他不喜歡這個團體,因為他們開會時做的唯一事情就是討論「誰有資格加入我們」。當費曼成為了有名的科學家後,他又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院士。費曼非常反感每次開會都在討論「誰有資格加入我們」。最終,費曼忍受不住這些沒有養份的會議,不得不請辭。此後,費曼再也沒有加入過任何榮譽團體。 費曼母親:不怕炸了整間屋 更怕扼殺了費曼的好奇心 費曼的科學家性格可能培養於學生時代。他曾在家裡建立了一個小實驗室,製作一些電路和做些電學實驗,有時候更會發生一些小意外。費曼的母親邀請朋友來家裡時,朋友們問她,妳不怕費曼炸了整間屋嗎?她回答說,她更怕扼殺了費曼的好奇心。 費曼喜歡把電器拆開,研究內部結構再重組。有一次,鎮上一個人找費曼幫忙修理一部收音機。費曼簡單檢查了一下,就看著收音機沉思,思考解決方法。那人看了,就問費曼為何還不動手?費曼就說:「我正在修!」最後果真給他想出問題根源,修好了收音機。那人就周圍幫費曼宣傳:「他用想的就能修好收音機!」 與妹妹的約定 有一晚半夜時分,費曼把妹妹叫醒,說有東西要給她看。費曼帶她到外面空地,喬安抬頭看到美麗的極光。喬安問費曼,這是什麼?費曼說「這叫極光,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出現極光。」喬安覺得極光很有趣,便說日後也要成為科學家,研究極光。他們就約定,費曼可以研究世上任何現象,除了極光要留給她。最終,喬安真的成為了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一生都在研究她與哥哥約定的極光。 費曼成名後,有一位物理學家想請教費曼對極光成因的想法。費曼說他是有一點想法的,但是他必須先打一個電話。費曼當場向學校借用電話,「喬安,我可以說我對極光的想法嗎?」然後回頭向那位物理學家說:「對不起,我跟妹妹有個約定,這世上所有現象我都可以研究,除了極光要留給她,所以我不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精於數學 自創符號…… Continue reading 百年華誕紀念:繼續鬧吧,費曼先生
科學家的愛
費曼最愛的妻子阿琳在醫院對他說:「你管別人怎麼想?」 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費曼當時因為介意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苦惱。阿琳告訴他,不用介意別人的評價,要忠於自己。 阿琳過世後,費曼寫了兩本自傳(都是他口述然後朋友幫他寫出來)。第二本的書名,就是這句話。 阿琳患的是肺癆,在當時是不治之症。雖然父母反對,費曼仍然在醫院與阿琳結婚。 費曼並沒有趕及見阿琳最後一面。費曼很傷心,但卻沒有哭。直到幾個月後,費曼看見時裝店櫥窗裡的一條裙,心想阿琳一定會喜歡,終於泣不成聲。 阿琳生前很喜歡與費曼寫信。阿琳死後一年半,費曼寫了一封最後的信給他的太太。費曼自己一直收藏著這封信,直到他1988年離世後人們才把它打開。 信中充滿費曼對阿琳的愛。最後一句,費曼寫道:「請原諒我沒有把信寄出。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 PS Please excuse my not mailing this — but I don’t know your new address. 延伸閱讀: 費曼給阿琳的最後情信 《好奇心和誠實:理查.費曼 (Richard P. Feynman)》- 余海峯 封面圖片:費曼與阿琳,取自 richard-feynm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