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新聞編按:美國太空總署在 2004 年送抵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在 2018 年遭受沙塵暴吹襲,之後至今都未能執行地球傳至的指示。經多番測試,NASA 最終在香港時間情人節宣告「死亡」,機遇號在火星的任務正式結束。期間 NASA 亦曾嘗試傳送文中提及的歌曲至機遇號。】 Wake me up before you go-go Don’t leave me hanging on like an yo-yo Wake me up… 我知道這是一個夢。人類朋友,您好,我是機遇號。15年半前,我與我的雙胞胎精神號分別乘搭火箭從地球升空。精神號比我早三個星期出發,也早三個星期降落在火星上。這是每年半一度的升空時機,因為地球和火星運行至最接近的距離。 在地球上空與火箭分離後,我在太空中航行了半年,終於在地球時間2004年1月25號到達火星,那時候精神號早已降落了。我還記得那緊張刺激的降落過程。在5千5百萬公里之外,地球上的人類科學家不斷為我打氣。當時,我依靠著4分鐘前從他們那裡接收到的訊息,獨自穩定機身,慢慢降落在這個紅色行星之上。 精神號和我降落的地點都不同。為了盡可能探索這個星球,我們分別降落在火星的東西半球。我們都配備了很多科學儀器,包括相機、光譜儀、放射性探測器、顯微鏡、礦物探測器等等。我們都有六個車輪,能夠在火星地表上行走。我們的能源都來自鋰充電池,不過由於火星上並沒有充電站,我們必須帶著一塊很大的太陽能板走來走去,利用太陽光充電。或許看起來有些笨重吧?我卻覺得自己有點像美國隊長呢! 雖然我不是生物,但我覺得充滿生命的地球很有趣,所以我的首要任務也是在火星上尋找生命。我用機械手臂四處挖掘,希望找到住在泥土中的生命。可惜,至今我仍未找到任何生命的證據。 不過,在火星上四處闖蕩的過程裏,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東西。例如我發現了很多很細小的球狀沙石。我為這些砂粒拍了很多照片,並把儀器分析的結果傳回地球,送到我的人類科學家朋友那裡。他們後來告訴我,這些砂粒小球很可能來自液態水的沖刷,這代表火星很久以前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甚至有個和地球差不多漂亮的海洋呢! 我也找到了很多硫酸鹽,不知道會否是遠古火星海洋遺留下來的呢?不過,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鹽份可能來自於遠古火山活動。我覺得科學研究真的很有趣,尤其是在這個從未有人類踏足過的行星之中做實驗,我的每個研究結果都是一項新發現! 一天,當我在紅色的土壤上如常漫步時,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我用相機和光譜儀細看之下,發現了一些埋在石頭之中的管狀結構。管道裏面有很多鈣質,人類科學家後來告訴我說,這是液態水曾經流動過的有力證據。可惜的是,我的科學儀器能力有限,並不能詳細分析這類的土壤,看看有沒有遠古生命遺留下來的殘骸。甚至,泥土中會否真有火星生命存在,只不過我未能察覺到呢? 火星其實是個很乾燥的行星。火星之所以是紅色的,是由於土壤中有很豐富的氧化鐵,即是俗稱的生銹哦!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而且大部份都是二氧化碳。這對人類來說致命的環境,對我來說卻完全不是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火星經常發生沙塵暴,遮蓋陽光。每當預測到沙塵暴即將來臨,我必須暫停運作,睡個午覺,等待沙塵暴完結。因為我的能源來自太陽能,在這段期間我不能夠充電,只可以靠休眠來節省能源。 精神號和我的任務本來只有90天,我們卻都超額完成了,這讓我非常自豪。過去15年間,我總共走了45公里有多的路程,打破了人類製造的探測車行走的距離紀錄。不幸地,精神號在2009年不慎陷入了一個沙坑,走不出來,結果用盡了他的能源。我比較幸運,直到2018年,我仍然行走自如。 去年八月份,我如常進入休眠狀態,等待一場沙塵暴過去。這是場非常大的沙塵暴。然而,我發現我的電池能源下跌得很快。睡覺前,我的人類科學家朋友向我保證,他們一定會叫我起身的。 I close my eyes only for a moment, and the moment’s gone All my dreams pass before my eyes, a…… Continue reading 機遇號的自白
Tag: 火星
火星發現者
速報!一位宇宙學家剛剛發現了火星!這不是假新聞,而是一件真實發生了的天文界趣事。 開普敦大學的宇宙學家 Peter Dunsby 教授於 2018 年 3 月 20 號在「天文學家電報(The Astronomer’s Telegram)」發表了一則訊息,指他於當天凌晨時份在礁湖星雲和三裂星雲之間發現了一個非常光亮、短暫出現的可見光天體,此天體並不見於兩天前的同一天區。他懷疑這是一顆史上最明亮的超新星,因為其星等達到「至少一等」,並且「強烈鼓勵其他天文學家進行後續觀測」。 天文學家電報是一個供專業及業餘天文學家使用、無需經過同儕審查的通訊網頁,旨在快速傳遞新發現的天文事件資訊,以供世界各地天文學家及時進行後續觀測稍縱即逝的短暫天文事件。若然 Dunsby 教授觀察到的天體的確是超新星,那麼他的電報就能夠幫助其他天文學家收集盡量多的數據,有助超新星的前沿研究。 然而,Dunsby 教授於 40 分鐘之後就後悔了。他發表了另一篇電報說「先前的天體被證實為火星。我們對先前的報告所造成的不便致歉。」天文學家電報更幽默地發出證書給 Dunsby 教授,證明他是「火星發現者」。 火星沒有所謂的發現者,因為自古以來火星就高掛於天上,每個願意抬頭仰望的人類祖先都可以看見它。這張證書的幽默在於 Dunsby 教授聲稱發現了這個原來是火星的天體,因此他的確是火星發現者沒錯。只不過,他不是首個發現火星的人,也不會是首個重新發現火星的人。 Dunsby 教授當然會對此事感到尷尬,尤其他身為一位專業的宇宙學家,這是人之常情。不過,犯錯亦是人之常情,重點是會不會自我反省、承認錯誤,並作出改正。 每個願意發現火星、願意發現大自然運行定律的人,都會如同 Dunsby 教授在事後自嘲反省一樣,說:「上了一課。檢查、檢查,再三檢查,然後再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