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問功夫】教你如何用物理震碎內臟

一個方法是打斷骨頭,使骨頭插穿內臟。研究顯示,大約3,300牛頓的力就足以打斷正常的胸骨。牛頓是力的單位,如果一個人以10m/s^2的加速度出拳(等於地心加速度),3,300牛頓就等於330公斤的重拳,不過對職業拳擊手來說應該不算太難。打斷胸骨非常危險,有可能插穿肺部或心臟。不過,這應該不算「震碎」吧。

如果要盡量不傷及皮膚而震碎內臟,就不可以很大力打下去。方法是有的,就是要用很小力度打出很多拳,而且出拳的頻率要與內臟的共振頻率一樣。

這是什麼原理呢?當我們以不同頻率振動一個物體,其實就是在用不同頻率向物體輸入能量。根據物體的形狀、大小、材質等因素,它會傾向吸收以特定頻率輸入的能量,這個特定頻率就稱為共振頻率。當我們不斷以共振頻率輸入能量,物體的振幅就會越來越大,直到物體強度不足以保持形狀,最終碎裂。

所以,要震碎內臟是可能的,只要我們知道想要破壞的內臟的共振頻率,再以共振頻率快速打出連續普通拳即可。不過,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對方體內各個內臟的共振頻率?雖然不同內臟的共振頻率可以靠實驗去找出來,但各人體型不同,內臟的大小也就有所差異了。

其中一個方法是,在比賽之前陪同對手去醫院做一次全身磁力共振成像,就可以測量對手各內臟的形狀、大小和位置,然後再去找一個差不多大小的內臟做共振實驗,就能準確找出對手每個內臟的共振頻率,比賽起來就更得心應手了。不過,如果走去問「因為我想震碎你的內臟,請你跟我去做一次磁力共振成像好嗎?」很難想像對手會答應吧。

另外一個方法,在科學研究之中叫做「試探性」,就是找很多個與對手體型差不多的人,拿到他們的內臟(別問我要如何做,我教物理學的,不是生物學),然後逐一測量每個人內臟的共振頻率,取其平均值。在比賽時,只要不斷以該平均值差不多的頻率嘗試,應該就能夠在實戰中找出對手內臟的實際共振頻率,輕易將之震碎。我建議雙手各以不同頻率一起使出連續普通拳,高手過招,攻擊機會稍縱即逝,兩隻手一起試,所需時間少一半。

說了這麼多,究竟人體內臟的共振頻率是多少啊?我稍為Google了一下,找到一些用人體模型做的共振頻率研究。因為是用模型去做,不能準確量度,而且也不能模擬內臟。普遍認為,人體如受到10Hz至1,000Hz的振盪,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不適和傷害,嚴重的可以影響新陳代謝、破壞神經系統,甚至令心臟停止跳動。哇,殺人了!不過,10Hz即是1秒打10拳,已經快過葉問李小龍了吧。

所以,與其希望震碎對手內臟,不如認真鍛練身體,打出一記認真拳直接破敵吧。

e89032d2gw1eieomzpaikj21bs0yc7cy

延伸閱讀:

從物理看一拳超人有多強》- 余海峯

Advertisement

By David Yu

David Yu is the father of Simba and an Astrophysicist. He obtained his PhD in Astrophysics from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 Germany. He was formerly a postdoc at the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eden, and is currently a lecturer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e served as the host of the RTHK TV31 programme Science Night, the Depute Editor-in-Chief of the Taiwanese Science Magazine Physics Bimonthly, and the Science Consultant of Stand News. The books he authored include Dr David’s 21 Mysteries of The Universe (2021), Space – A Down-to-Earth Astrophysicist (2021), Time – A Spacetime Journey of Astronomy and Physics (2019), and Secrets from the Stars (2017).

6 comments

  1. 暈車/暈船部分原因,就是內臓的低頻共振。並不罕見。都是節奏的問題。拳力是impact force, 高頻的部份很高。

    Like

  2. 另外,你也忘了共振系統會自動選擇接收輸入的頻率。外來的wide spectrum signal會由共振自動鎖定,選擇接收。

    Like

Leave a comment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