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爆年齡,我心中,叮噹永遠都叫做叮噹、叮叮永遠都叫做叮叮。
不時都會聽人說,我們其實都是大雄,在世界上、茫茫人海,都想尋找到自己的一位叮噹。
當年,我還很小,大概五六歲吧。有一天,我爸爸下班後買了一本《叮噹》給我。我當時根本不知道誰是「叮噹」。我記得,那本是《叮噹》第五期,封面上有五個叮噹,是書中最後一個故事「五個叮噹」的插畫。
從此,我愛上叮噹。以後的每一期《叮噹》,無論單行本、大長篇、其他一些系列例如環保、通識、科學小系列,我都不會放過。我叫它們做「叮噹書」。
為什麼叮噹這麼受歡迎?小朋友會答「因為我喜歡叮噹的法寶道具!」大朋友會答「因為叮噹是我們的集體回憶,因為我們都是大雄,都想找到一個叮噹。」
我覺得,這些都不是真正令我們愛上《叮噹》的原因。記得叮噹的妹妹叮叮嗎?她比她的哥哥叮噹聰明、她不是次貨 (叮噹是次貨所以很便宜小雄一家才買得起)、很多次叮噹有危險時都是叮叮出手相救。
在叮噹大長篇《魔界大冒險》,叮噹和大雄被妖怪追趕,他們坐時光機逃到使用「如果電話亭」把科學世界變成魔法世界之前的時間,打算阻止過去的自己。可是那妖怪竟然飛過時光隧道,在過去把他們變成了石頭。這又是一個時空交錯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是因為《叮噹》而對平行時空這些科幻概念著迷的吧。
最後,是叮叮在未來世界感覺到不妥 (女人第六感的超越時空機械貓版本?!) 所以回到過去,用「時間布」救了他們。然後,叮叮和叮噹、大雄等人再次潛入魔王的城堡,因為有叮叮的幫助,所以比依靠叮噹的上一次順利非常多。最後,在宇宙空間,也是靠叮叮用「放大縮小電筒」把大雄投出的最後一支銀標放大,把魔王的心臟消滅。魔法世界和現實科學世界一起回復正常,都是叮叮的功勞。
可是,為什麼不乾脆把叮叮變成主角呢?為什麼我們又不會像喜歡叮噹那樣喜歡叮叮?
我們會將自己想像成大雄。我們在困難、失落、傷心的時候,我們都希望有個叮噹拿出神奇的法寶、不可思義的道具:如果電話亭、隨意門、時光機、竹蜻蜓、記憶麵包、百寶袋…… 可是,現實沒有叮噹,我們的家也許連放一張書檯的空間也沒有,叮噹更不會從我們的抽屜裡跑出來,令我們得到幸福。
我們都想要幸福。沒有叮噹,就只能夠靠自己。讀書成績不夠好嗎?卻沒有記憶麵包,只能靠自己努力溫習;想去旅行嗎?卻沒有隨意門,只能靠自己努力儲蓄;想球技進步嗎?卻沒有如果電話亭,只能自己帶著足球落街場練習;想改變過去嗎?卻沒有時光機,我們只可以改變未來、不要重蹈覆轍。
叮噹雖然有很多神奇的法寶,可是在漫畫中的危急關頭,他卻經常用錯道具、適得其反。拿著漫畫書看的我們,往往認為這只是很簡單的事啊。我們卻沒有想到,其實如果換轉我們是叮噹,也可能會跟他一樣。不是,其實我們已經跟他一樣了。我們發現,自己努力的結果往往都不完美:明明已經努力過了,考試仍然不合格嗎?明明已經努力過了,球技仍然不如他人嗎?明明已經努力過了,仍然買不起樓嗎?明明已經努力過了,仍然挽回不到那個他/她嗎?
沒有人會給我們百寶袋、神奇的法寶和道具。可是,其實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卻為自己造出了只屬於我們自己的百寶袋:我們發現了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我們自己儲蓄、我們自己練波、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之中學習。雖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但我們都習慣了,這就是現實。這一切,都變成了裝載於我們腦海中的神奇法寶,幫助我們看似堅強、但卻脆弱的心靈,一步一步支持我們直到今天。
有一次,大雄和叮噹吵架,吵架之中大雄說覺得叮叮比叮噹好多了,於是小雄就說,不如叮噹和叮叮互換工作,由叮叮去照顧大雄。結果,叮叮把大雄照顧得非常好,看上去叮叮的確比叮噹做得更好。可是,或許就是因為叮叮太完美了,或許大雄始終掛念那個和他差不多、經常出錯的叮噹。最終,兩人和好如初 (仍舊每天吵架)。
大雄寧願要一個不完美的叮噹,因為在叮噹裡,他看到了自己。我們在大雄裡也看到了自己。但其實,在我們潛意識之中,在叮噹裡,我們更加看到了自己。
在現實中,一切一切的不完美,構成了我們寶貴的經歷,一一放在我們心中深處的百寶袋裡。我們在困難的時候是大雄,但我們卻忽略了:每次我們重新振作的時候,其實,我們都是自己的叮噹。
我揀叮噹,你呢?